摸到第一代主战坦克门槛61式却为何沦落至此

[ 2022-02-27 11:35 来源:坦克空间站 作者:世地]

各位车长大佬们大家早上中午晚上半夜好啊,我是世地。咱们有始有终,今天要聊的她,是黎明前的。呃。黎明前的黑夜;她,是横亘在STB-1前的最后一个大坑,今天咱们终于要来聊聊这条线上的第三座天坑——六一式。

图片

六一式按照设计思路和风格还有制造技术其实已经属于是第一代主战坦克,而且历史上六一式仅装备过90mm主炮,从未安装过105mm主炮。她研发之时目标是对抗T-54/T-55,奈何量产时对海的老大哥已经二代半主战坦克T-62满地跑了,她也在被迫营业十年后,不声不响的下岗了。而本条线的顶级STB-1,就是六一式的接任者74式的试验车。

1.缩水的105炮火力

图片

六一式顶配装备一门特供105mm主炮。炮弹穿深258/330,三扩系数0.10/0.10/0.11,属于同级优秀水准。弹种是AP/HEAT,均伤360,作为105小队之一均伤略低。炮弹穿深比较同级属于正常水平。8.2s的装填仅为该炮的数据,实际装车后基础装填时间应为7.86s,属于优秀水准,上个通风输弹机就能轻松压到7s以内。

图片

弹速凑合,黑枪手感还行

别拿HEAT打履带

图片

精度拉了跨

六一式的DPM能轻轻松松突破2700(九级第二,第一是进了收藏的AMX 30)。俯仰角-10/13,建议各位快去卖头(bushi)。短板则是这条线的通病,还是那句话,0.36的基础精度要是去黑枪的话那瞄准镜是必带。2.01s缩圈时间问题并不是太大,装了通风或者学了兄弟连之后就可以压到2s以内。所以该车最大的火力短板就是精度,世地在此强烈推荐各位主打黑枪的车长安装通风和瞄准镜,以最大程度优化射击手感。

细瞄还蛮准的

甩炮还是有点不太行

极限蹭输出

2.装甲依旧拉跨

图片

整条线拉跨了那么长时间,装甲这个方面那必定依旧拉跨(我在期待什么啊。)血量1750点,九级优秀水准。装甲我就不吐槽了,祖传脆皮了属于是。她的血量的存在就是为了弥补装甲的薄弱,虽说这个弥补是给对面送输出就是了。

祖传脆皮

整条线全都是脆皮,想要多打输出,多生存一些时间,那就注定了不能上前线。防护全看炮盾的心情和对面的智商,或者说手抖不抖。

3.跑路能力

图片

六一式相比五式中战,六一式属于是把机动搞明白了。35吨的车体上安装了750匹马力的发动机,单位功率成功超过20,车组成员终于可以体验爽快的推背感了,45km的极速比较轻松就能跑到,52度起步的转向速度不能说是顺滑,只能说是在跳舞。经过前几辆车的煎熬,我们终于能把中坦开出汽车的感觉了,远一点的位置或者中后期转场也不再是奢望了。

又快又丝滑

4.感知能力

图片

六一式白板视野390m,换了炮塔400m,九级常规水平。本身初始隐蔽9.21%,九级中坦倒数第二,算上涂装通风隐蔽兄弟连,不过20%出头。观察范围400m,常规九级中坦的侦察能力,但她脆弱的装甲完全不适合主动点灯,除非是像眼车暴毙,自家眼神好的就剩自己等等这种自己必须被迫营业的时候,再去尝试点灯,并且不要抱太大希望,毕竟该车生存能力堪忧。

总结

图片

今天我们总算是把STB-1线的主要的三个大坑全部讲完了。六一式这辆车的亮点就是她标准装备配置下的高DPM,优秀的机动。而弱点也很明显,较差的精度,拉跨的装甲,低下的隐蔽,这三项压住了六一式的战斗上限。其实如果除掉精度和隐蔽问题,该车总的来看能看到隔壁D系“豹1原型车”的影子,而顶级STB-1的战斗风格又基本扯不上黑枪,也算是WG在尝试贴合STB-1的战斗风格而做出来的改变,只不过结果不怎么好。

图片

能玩,但不太好玩

玩法方面,因老大难的生存和防护的制约,加上比较优秀的火力和机动,六一式应始终确保与敌人的距离,自身的400m视野的用处是在挨打时可以反亮出来对面而不是主动侦查。全程建议以黑枪为主,战斗位置应在1.5线到2线之间切换,中后期看形势支援队友并适当卖血。黑枪不是死蹲,坦克的履带和发动机不是到点位了就不用了,游走火力输出才叫黑枪。

图片

画师 野上武志 笔下的六一式